查看原文
其他

2020年中国大语文行业研究报告

艾瑞 艾瑞咨询 2022-01-19
大语文 | 研究报告

全文字数:8950字  精读时间:23分钟


核心摘要:

发展背景新高考背景下,语文学科在高利害考试中的权重得到提升,语文培训需求迅速释放;新课标背景下,语文教师亟待提升业务能力,校内外集体教研推动产品供给多元化;新教材背景下,以传统文化与整本书阅读构筑语文核心素养加大了语文学习的难度。

发展现状:

厚积薄发,基于资本、口碑、体系、品牌的优势,以名师模式卡位,不同程度地向教辅、教培、教研、教学进行渗透,并针对不同学段的差异化需求,适配培优与补差、考试类与非考试类的产品与服务,一齐开启语文教改新十年。

市场规模:

2019年,中国大语文行业市场规模达395.8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作文类市场占比达52.3%,阅读类市场占比达33.4%,随着课程类产品的低龄化程度不断加深,未来阅读类市场占比将进一步提升。未来趋势:名师化主旋律不变,完善与创新师训体系与激励机制,遴选与培养存量与增量名师;IP的潜力较大,以“文创+教育+文娱”的方式触达低幼学段与教育家长群体;

OMO场景丰富,贯穿全环节的线上线下混合式学习将成为未来语文产品的标配。

背景:新高考、新课标、新教材

概念界定

“大”在学科外延泛化,“新”在学科内涵深化

本文所指“语文”,特指作为中国通用语言文字运用学科课程名称的“语文”,即“语文学科”。自1950年教育部设“语文学科”以来,中小学语文的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逐渐清晰,语文学科开始课程化,这不可避免地使语文学科的内涵变得具体而狭隘。从历史上语文分科制改革的角度来看,语文学科教育可以分为“汉语教育”与“文学教育”,前者侧重工具性,后者侧重人文性,在追求学科科学化的过程中,带有鲜明的科学主义特色的工具属性被不断强化。

在教改的大背景下,语文学科的内涵由汉语教育向文学教育渗透,学科外延也得到拓展,新式语文即大语文应运而生。从内涵来看,传统语文教学侧重于咬文嚼字、遣词造句和缀句成文,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言应用能力,而“大语文”则侧重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初步阅读分析文学作品的能力。从外延来看,为培养学生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强调传统文化的育人作用,国学、写字、口才、阅读等兴趣与活动教育的内容也纳入了语文学习的范畴。

发展驱动力:考试改革

新课标全国卷适用省份逐年增多,新中高考均提升语文权重

自2007年开启新课标高考以来,全国各省逐步纳入新课标高考体系,各科逐渐从自主命题过渡到全国统一命题,目前除北京、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外,其余省份的语文高考均由国家考试中心统一命题。课改之前,未纳入新课标高考体系的省份主要参考考试大纲进行命题,从课改要求上来看,新课标全国卷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要求更高,相比“大纲卷”,“课标卷”更注重考核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学以致用的能力,其开放性试题较多,题目较为新颖灵活,考察难度也较大。

自2014年新高考改革开始,语文学科在考试评价体系中的权重得到提升。从原始分与等级分的角度来看,等级分学科在选考策略的帮助下可实现整体分数的提升,与语数外三门原始分学科相比,等级分学科的区分度下降;从数学与外语考试变化的角度来看,数学考试不分文理科后,考试范围将趋于传统文理科数学之间,至少对于有理科倾向的学生而言,数学考试的难度将下降。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后,无论是听力与笔试分开考试取合计分值,还是统一考两次取最高分值,均有助于英语总成绩的提升。高考指挥棒的影响下,部分地区的中考方案中,语文学科的考试分数与内容也有相应的改变。

发展驱动力:课标修订

以学习任务群提升语文核心素养,强调传统文化与阅读教育

2017年年底,新版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出台,这是自2003年实验版课标出台以来的一次大改,根据我国教育发展纲要的规划周期,预计新版课标将统领未来十年的高中语文教学方向。此外,在以“课程标准”替代“考试大纲”的新高考改革背景下,新版课标还将借助高考指挥棒的作用,进一步影响初中以及小学的语文教学方向。

从新版课标的具体内容上来看,语文核心素养明晰了学科定义,进一步提升了对教师学科素养的要求。学习任务群明确了教学内容,以任务驱动的情景化教学在提高教师教学灵活性的同时,也增加了教师课堂管理和教案设计的难度,教师的身份由“讲师”转变为“导师”。从基于新版课标编制的统编版教材的内容上来看,以古诗文为代表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容占比提升,学生自主学习环节的核心内容以课外整本书阅读为主,教材整体上对学生的阅读广度与阅读深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于阅读兴趣而发展的阅读理解能力成为语文学习的核心能力。

发展驱动力:教材统一

从“一纲多本”到统编统审统用,语文教育行业天花板提升

21世纪伊始,我国鼓励各地方根据课程标准(实验版)和当地教育水平编制不同版本的教材,中小学语文教材迎来了“一纲多本”的时代(15个版本)。经过十几年的教育实践,自2011年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进行修订后,国家开始制定新教材。2017年,我国开始实施义务教育阶段中语文、历史、法制与道德三科教材的全国统一,已于2019年实现全面覆盖,并将于2022年实现普通高中阶段的语文教材全面统一。作为具备较强意识形态属性的语文学科,从学科性质与教学要求上来看,语文学科的学科地位仍处于三科之首。教材统一后,全国中小学生的语文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将实现统一,国家对中小学生语文教育的要求被拉到同一水平线上,教材难度不一的讨论将被终结。对于地方性的教育服务商而言,得益于地域间教材差异的消弭,地方教材保护主义被削弱,因缺失适配多教材版本的产品线而带来的市场拓展阻力不断降低,业务天花板将得到提升。与此同时,新老教材的更替往往意味着相应教辅资料与教研资源的更新,在“新”教材为市场带来新的需求的同时,校内外各类教育工作者的集体教研将为语文教育市场带来新的供给。

行业价值

破解新高考与新课程背景下语文难考、难教、难学的困境

在下一个十年教改规划中,我国语文教育将进入改革深水区。从需求端来看,新的课程内容体系与教材内容体系大幅提升了教师教学与学生学习的难度,对双方语文知识、常识与学养的要求较高,这将导致教师的学习周期被拉长,学生的学习阶段被提前。一方面,教师亟待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放出来,通过阅读与研讨来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与专业能力,另一方面,学生需要尽早地培养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方可应对基于广泛阅读要求的语文考试。从供给端来看,相较于英语与奥数,校内语文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落后,校外语文教学产品的质量参差不齐,在新高考评价体系下,语文教育需求迅速释放,先进需求与落后供给之间的矛盾将迫使供给端进行自我革命,适配且优质的语文类产品与服务将填补市场空缺。

现状:应运而生,方兴未艾

发展历程

作文大赛驱动语文培训,语文教育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

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长期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在科教兴国与对外开放的战略背景下,国家急需培养科技型与国际化的人才,一系列高利害关系的考试纷纷向数学与英语倾斜,我国迎来了一轮又一轮的留学潮与奥赛热,英语与数学培训渗透了几乎全学龄段,在这样的经济政策与社会风向的影响下,语文培训长期不见起色。

21世纪伊始,随着义务教育普及程度的不断加深,受教育群体数量激增,优质教育资源更加稀缺,社会竞争日趋激烈,在高考指挥棒下,应试提分与竞赛择校需求旺盛,应试阅读与竞赛作文成为语文培训市场为数不多的出口,校外语文培训市场开始活跃。2010年,伴随着教育发展纲要的出台,我国迎来新的教改十年,基础教育的改革基调指向文化素养,文化自信与公民教育成为时代课题,以国学教育和口才教育为代表的偏向于兴趣培养与素养提升的课外培训市场开始发力,但面对教育资源不均衡等“老大难”的问题,现阶段能够实现国家政策有效落地的手段依然是升学制度改革,因此,在校内课程修订、校外培训管制、中高考制度改革等一系列举措下,我国大语文行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

市场规模

近400亿市场,作文仍是重中之重,阅读占比有望进一步提升

2019年,我国大语文行业市场规模达395.8亿元,同比增长22.1%,其中,作文类课程培训占比为52.3%,依旧是语文培训的主要模块。此外,阅读类课程培训占比达33.4%,未来有望进一步提升,主要基于以下两方面原因:

1)在部编版教材的号召下,以古诗词和文言文为主题的阅读课程产品将逐渐向小学低年级以及幼小衔接学段渗透,该学段过往的商业模式主要为会员订阅制,客单价相对较高的课程类产品渗透率低。

2)对于小学高年级及初中学段的学生而言,在语文学科素养提升的大背景下,原属于非刚性需求的语文通识类基础知识将迎来课程化与产品化的机会,在中高考指挥棒的指引下,高度集成与结构化的通识知识体系将得到市场的青睐。

2020年,疫情对大语文行业中的各类细分赛道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整体上而言,刚需类的作文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强,非刚需类的国学产品抵抗风险的能力最弱,预计2020年整体市场规模将下滑至228.9亿元,同比下降42.2%。

企业图谱

商业模式

不同学段需求各异,产品定位决定商业模式的演化逻辑

面向学生与家长的产品主要收取会员费与课时费,其中会员费的价值基础源自产品内差异化的内容,服从教辅产品的逻辑,课时费的价值基础源自体系化的课程服务,服从教培产品的逻辑。优质的内容与服务可形成一定的流量基础,进而获得一定的广告投放与电商导购的渠道价值。除此之外,面向学校与机构的产品主要收取咨询费与订阅费,其中咨询费的价值基础源自语文教学与管理的经验,交付物主要为针对性地教学设计、教学素材、实体产品以及一套完备的实施方案,订阅费的价值基础源自数字化与系统化的解决方案,交付物是一整套教学辅助系统与教学资源平台的使用权限。随着教研产品向教学产品的渗透,在定制化与本地化的咨询服务过程中,逐渐衍生出通过软硬一体化手段来提升教学效率与教学效果的方案,这使得语文产品厂商在软硬件集成过程中将产生一定的渠道价值。从不同学段/年龄段的需求角度来看,四类产品均有覆盖。整体上而言,对于非考试类需求,语文教育需求经历思维启蒙、兴趣培养和习惯养成三个阶段,本质上是实现从被动学习向主动学习的转变。对于考试类需求,升学压力促使提分需求前置,由技巧训练内化为应试能力的主旋律不变。

竞争分析

名师模式卡位,资本、口碑、体系与品牌驱动增量市场

市场上的主要玩家大致可划分为K12综合类供应商和大语文垂直类供应商,按照成立时间与发展阶段又可以进一步分为传统供应商与新兴供应商。具体来看,对于产品线较为齐全的K12综合类供应商而言,在资本的驱动下,无论是通过自研还是并购的方式,也无论是出于战略性防御还是战略性进攻的目的,其“大语文”产品的推出,本质上是对语文产品线的一次升级或扩充,以提升用户的综合客单价。

在需求逐渐释放的语文增量市场当中,原始品牌所积累的影响力在短期内能够降低增量用户的获取成本。对于大语文垂直类供应商而言,互联网属性较重的工具类企业往往选择流量型打法,其核心优势在于原生流量的积累,渠道价值显著。教育属性较重的课程类企业往往厚积而薄发,依托于已成体系的教研成果与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基于不同教学理念的大语文产品百花齐放,但无论是面向学生与家长还是面向学校与机构,现阶段仍处于基于名师挖掘模式的师资竞争1.0阶段,即通过招募并包装名师的方式,强化信任背书,降低招生与获客成本。随着名师引流效应的衰减,存量名师的议价能力相对下降,依托于机构自身的名师培养能力将成为师资竞争2.0阶段的关键。

赛道:百舸争流,激流勇进

综合类:ToC视角

应试班课最先受益,资本助力下名师大班模式有望弯道超车

在新的语文教育教学规则体系之下,全国各地的名师们将各自在教研与教学上的长期积累迅速产品化,掀开了一次全国范围内的集体教研。在资本的助力下,培训机构的语文业务产品线开始丰富起来,课程的试错与迭代速度加快,前期磨课的时间进一步缩短,通过在线直播/录播的方式,将各自的教研教学成果以最便捷的方式迅速扩散出去,争夺第一波政策风口下的用户红利。从产品包装思路来看,因语文教学效果交付感弱(量化难,见效慢),叠加技能提升与应试提分类的大语文课程开发程度相对较高,以应试阅读与应试作文为切入点的应试类班课成最先受益的产品类型,随着用户规模的提升,后续产品线的扩充方向主要为将体系化课程做模块化拆解,再进一步分为高频引流课程(重积累,每日一期,例如成语、古诗词、文言文、基础常识)与低频专项课程(重运用,每周多次,例如名著精读、看图作文、阅读理解),在课程模块的拆解上更贴近于英语的教学逻辑。从学科授课特色上来看,不同学段的语文课在教师素养、标准化难度、互动需求和提分幅度上各有不同,通过三门学科的对比,艾瑞认为,大语文的授课模式与班型设置上将更贴近数学类产品的设计逻辑。

阅读类:ToC视角

营造压力场与沉浸感,刺激功利心,名著与古诗文成突破口

在分级阅读体系与新版课程标准的指引下,对原生优质经典内容的开发方向可分为精品化方向与课程化方向,前者主要面向学龄前与小学中低学段的学生,将原生的绘本与拼音辅读文本进行有声化与动画化,后者主要面向小学中高年级和初中学段的学生,通过班课与微课的方式,满足学生阅读理解提分与课外整本书阅读的需求。为进一步提升用户生命周期价值,精品化内容产品开始向小学中高年龄段推进,名著解读与古诗文赏析成为其突破口,这同时也是众多初创企业的突围机会。课程化教育服务类产品正不断丰富产品线,“线下整本书阅读+线上教学与测评”的模式成为主流,通过面向学生的社区化运营与游戏化设计为学生营造压力场和沉浸感,以及通过面向家长的社群化运营(分享打卡)刺激家长的功利心,来保障阅读任务的完读率和提分的效果。

阅读类:ToB/G视角

功能同质化,强监管下变现渠道收窄,体系化课程成胜负手

自2018年以来,互联网+教育领域的监管措施层出不穷,监管力度逐渐加大,中小学进校APP成为重点关注对象。2019年8月,《关于引导规范教育移动互联网应用有序健康发展的意见》出台,在此之前,阅读类APP的变现逻辑具有鲜明的互联网特色,即先以免费/低价的模式进校沉淀流量,随后(在APP内)以商业广告、电商、游戏实现C端变现。文件出台后,C端的互联网变现逻辑基本阻断。在阅读系统功能同质化的情况下,产品议价能力愈发薄弱,校方从免费试用转付费合作的动力不足,即使在付费客户中,学校的小额预算支出(3-5万/年)也难以填补系统前期高昂的研发投入与后期持续的运营支出。

从ToG角度来看,以校本化课程为依托的书香校园建设成为重要突破口,但若企业尚不具备校企间的科研合作基础、教研输出实力与资源置换能力,则以学校为主要客户的产品的客单价与LTV提升难度较大,重客户关系维护与系统运营维护的商业模式也非互联网教育公司的首选。因此,无论是直接服务学生还是通过赋能培训机构间接服务学生,基于体系化课程的教育变现逻辑将成为盘活前期沉淀流量的主要手段。

作文类

技法开发成熟,以名师产品线上化与个体服务精准化突围

作文一直以来都是语文考试的重难点内容,与其他模块相比,作文产品的开发最早、最透、最完整。从写作技法的角度来看,无论是应试作文还是竞赛作文,行业内的作文课程体系都已较为完善。同时,写作本身就是一件相对特色化与个性化的行为,因此市面上各家名师往往自成一体,将各自的教学理念与流派融入自研教材,形成了百花齐放的作文培训业态。虽然在本次语文教育与考试改革中,作文并非改革重点,但一石激起千层浪,作文作为学科核心素养的主要呈现方式与重点考核内容,在产品与服务上同样迎来了新的发展方向与创业机会。

从课程类产品来看,传统线下作文培训机构区域化特征明显,线上化成为名师们进行宣传推广与拓课增收的必要环节,从营销获客到教学培训再到课后服务都有不同程度的线上化拆解。

从工具类产品来看,获取精准而优质的写作素材是写作场景中的高频需求,个性化的素材聚类与分发成为工具类作文产品的引流功能。由于作文具备较好的可展示性并承载了较强的个人价值观,“以文会友”的社区化运营成为作文工具类产品提升用户留存与提高UGC内容沉淀的主要手段,从内容分发到社区泛化,工具类产品正挖掘其第二增长曲线。

素养类:认字写字

认字为刚需,写字为痛点,向写话与习作渗透

认字主要包括辨识“字音”与“字形”两个方面,在幼儿园教师与家长的指导下,学生获取辨识“字音”的拼读能力相对容易,而辨识“字形”的识字能力往往依赖于带有少量文字和拼音的绘本阅读,正如前文所述,这部分需求主要通过提供精品化优质内容的产品来满足,且游戏化与互动化的绘本内容的可操作性也较强,便于家长自己“教”孩子“认字”。对于写字而言,一方面,新一代家长在自身写字训练不足的情况下,往往难以对孩子的写字任务进行规范的指导(属于书法范畴),而且写字的练习过程(练字)相对枯燥,需要科学的产品化课程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方面,“写字”相对“认字”而言更具备可展示性,家长交付感更强,以”写“代”认“也进一步激发了写字类课程的需求。作为低龄学段为数不多的课程类与入口级产品,写字课程后续可向填词、写话与习作渗透,围绕部编版教材对认字与写字的要求,以同步课的方式,从字、词向句、段、篇发展。

素养类:国学与口才

国文课程助国学机构拓学段,少儿口才借朗读背诵乘东风

在传统国学培训领域当中,学员往往以幼少儿为主(3-8岁),并因培训效果外化程度的不同,课程多重“国艺”而轻“国文”,强调琴棋书画与礼仪茶道等传统技艺,对诗词歌赋与经典诵读等传统文学的培训热情不高。大语文课改之后,为响应部编版教材“提升传统文化授课内容权重”的号召,少儿国学培训机构大力发展国文课程,以线上微课+课程加盟的形式分别向C端与B端渗透。得益于早期在师资、教研与产品上的积累,以及线下门店与销售渠道的拓展,国文课程品牌的迭代与推广速度相较于其他素养类大语文产品而言更快,小学高学段学员占比得到进一步提升。

此外,对于传统口才教育而言,因当众演讲与人际沟通能力在职场的实用性较强,学员往往以成人为主,未成年人的口才培训主要集中在艺考培训领域,随着素养提升需求被不断激发,少儿口才成为蓝海。但从语文高考指挥棒来看,口语交际能力并非考核重点,考点仅侧重于体会与辨析口语与书面语的风格差异,属于阅读能力的考核范畴。因此,艾瑞认为,少儿口才课程与大语文课程应当属于两条不同的产品线,以语文教学内容作为口才培训的基础物料将难以从根本上满足用户的语文培训需求。借助课文朗读与古诗文背诵的作业场景,乘大语文之风而备受关注的口才教育机构仍需夯实语文教研基础,结合前文所述的各个细分赛道的特点与机会,挖掘存量口才培训用户的增量语文培训需求,进一步提升客单价。

趋势:名师化、泛IP化、OMO化

名师化

新课改倒逼教师内外兼修,严要求与高标准下,名师更稀缺

从语文师资存量来看,相较于英语与数学而言,语文参培率不高,语文学科培训市场的成熟度相对较低,语文教师质量参差不齐,市场上优质语文师资的储备相对较少。随着语文培训需求被不断激发,存量名师的授课价格与市场地位将得到显著提升,在存量优质师资匮乏的阶段,以品牌与资本聚拢一揽子名师的企业往往更具有先发优势。

从语文师资增量来看,在新课改的严要求与高标准下,语文教师的培养周期被拉长,基于专业背景的职前学校教育与基于教学实践的职后专项培养都将大大提高语文教师的准入门槛,叠加我国语文教师培养机制尚不健全,校内外优质语文教师的供需缺口将长期存在,在可以预见的未来,依托于名师模式的产品及服务仍然是大语文市场的标签。

泛IP化

培训学段前置,语文教学内容独具IP运营潜质

一方面,语文学科的学习重在“厚积薄发”,需要日积月累,强调综合运用,这一点决定了语文的学习周期较长,且单位时间内的学习效果难以外化。另一方面,相较于数学而言,语文应试培训“见效慢”,拉长了语文的培训周期,培训学段将进一步前置,幼小学龄段的潜在市场将成为众多市场参与者的必争之地。正如前文所述,经典内容精品化是幼小阶段产品的主要发展方向,语文培训机构可联合内容制作公司/团队,依托于自身教学教研的长期积累,通过IP化运营的方式,将优质的教学内容植入漫画、动画和音频当中,提升品牌在幼小学龄段用户心中的认知,为幼小课程的覆盖与转化奠定用户基础。此外,对于高年级学生而言,教师的个人形象逐渐立体起来,具备较强个人特色的教师往往也是其所属机构或学校的一张名片。相较于数学与英语而言,语文教学内容的可延展性较强,文、史、哲等文学与文化内容的传播性更好,更容易覆盖到学生家长(家长大概率不会去听一位数学教师讲解三角函数,但也许会愿意去听一位语文教师讲解古诗词)。

OMO化

技术方案成熟,语文教学线上线下应用场景丰富

从优质内容供给的角度来看,正如前文所述,新高考、新课标与新教材是大语文行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均属于全国范围内的语文教学与考试变革,其影响贯穿于不同线级的各类城市。借助新媒体时代的各种大众传播工具,语文培训意识的蔓延速度将更快,低线城市的语文培训需求将得到迅速释放,在线化教学成为机构从高线城市向低线城市扩张与输送优质内容的主要手段。

从优质服务供给的角度来看,高频次互动与数据可视化是提高教学服务水平,进而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语文学科在“教-学-练-测-评”五大环节中均已实现不同程度的线上化,各类应用场景的线上线下融合相对自然。

从授课方式来看,语文教师的授课语言往往抑扬顿挫,相较于数学与英语而言,声情并茂的授课风格具备更强的课堂表现力,“网感”基础相对较好,语文教师线上化教学的临场感更强。从学习方式来看,阅读模块的线上练测系统相对成熟,写作模块的基础批改与评阅功能也初具雏形,朗读、背诵、默写、听写等日常练习、限时测试与自动评分系统均已普及。

文章精选

(点击图片即可获取原文👇)


专题
推荐

素质教育行业研究    |    教育信息化的发展

美术教育培训行业    |    在线教育行业发展

在线教育市场规模    |    终身教育行业发展


👇点击阅读原文

免费查看及下载35页PDF高清完整版报告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